破除加强政治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够等现象——
突出政治监督 把党的领导落到实处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19日 18:01
坚持党中央对中管高校的集中统一领导,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是深化中管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从中央巡视等情况看,中管高校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足。中管高校纪委作为专责监督机构,必须把准政治方向,突出政治监督,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深化改革的首要任务,推动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中管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前,学校纪委人员力量配备不足,对全校各级党组织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监督显得力不从心。改革以来,学校党委配齐配强纪委领导班子,增加专职干部编制数,为纪委加强政治监督提供了有力保障。
纪检队伍建起来了,深化思想认识更为关键。要深刻认识高校纪委开展政治监督,核心是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关于教育和高校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既要按照中央要求,做好全校政治监督的顶层设计,又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结合工作实际,突出政治监督的具体化、常态化、精准化。
政治监督的具体化,是坚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心怀“国之大者”,时刻关注中央对高等教育工作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强化思政课建设,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但实践中还存在思政课和课程思政质量不够高等问题。
今年初,我专门去听了一堂思政课后发现,老师备课很认真,但内容比较老套,同学们似乎兴趣不大,好几位同学在低头看手机或笔记本电脑。对此,我在今年春夏学期第一次校党委常委会上提出,希望校领导班子能够重视思政课吸引力不强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之后,学校研究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校领导带头走上讲台讲授思政课、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
思政课建设不只是一项教学工作,也不只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家的事,还贯穿了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全过程,涉及全校多个职能部门和单位。我们以推进思政课建设为契机,推动思政工作守正创新发展,围绕教材审查、课程思政建设、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意识形态工作等方面,聚焦中央重视、学校关注、师生关切、社会关心的重点问题和工作环节开展专项监督,将思政工作纳入政治监督范围和校内巡察监督检查重点,列入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内监督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同时加强考核及结果运用。
政治监督的常态化,就是要融监督于日常,既要突出重点,持续推动重点领域、关键部门、重要岗位的党员干部习惯在被监督的环境下开展工作,也要改进并用好监督的方式方法,善于监督、及时监督、提早监督。
2020年初,我发现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季度联席会议没有通知校纪检部门负责人参加,便立即与分管意识形态工作的校领导沟通,提出纪检部门负责人必须列席会议。我认为,要准确全面地理解中央对高校纪委“三转”的要求。我们退出的是与纪检监察工作无关的业务领域,但对意识形态等事关党的领导和育人阵地建设的领域,高校纪委不但不能退出,反而应该主动加强,通过协同职能部门来强化监督。如何在各部门的日常工作中牢固夯实政治建设和政治意识,将是下一步改革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政治监督的精准化,就是要在清楚了解各方的职能定位的基础上,把校纪委的协助职责摆进去,把监督责任摆进去,为校党委主体作用的发挥当好参谋助手,督促各责任主体履职担责。比如,高校的政治建设事关高校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前进方向,是中央关于高校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但因涉及校内部门众多,容易造成互相推诿、协同不力等。2020年6月《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颁布后,我带领校纪委领导班子认真学习研读,第一时间提议校党委常委会和校党建工作会议开展专题学习,研究部署落实方案。在校纪委的推动下,校党委将文件分解为工作清单,要求二级单位和职能部门按照清单认真落实。校纪委根据清单内容定期进行督查检查。
今年9月,中央第四巡视组向校党委反馈了巡视情况,指出了学校在政治建设、履行意识形态工作领导责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为校纪委书记,我感受到了沉甸甸的政治责任。能否认真落实巡视整改任务,是考验校党委带领全校党员干部做到“两个维护”、检验“四个意识”、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试金石,也是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集中体现。校纪委不仅要带头做好自身整改,更要履行好监督责任,将政治监督贯穿于巡视整改工作中,协助校党委履行主体责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各方面。(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周承)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1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