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新闻速递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考察调研引起上海交大师生热烈反响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27日 15:38

习近平总书记22日在西安考察调研。他先后来到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了解企业复工复产和社会生活秩序恢复等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通大学考察了交大西迁博物馆。2017年11月30日,史维祥等15位经历西迁的老教授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体会和弘扬奉献报国精神的建议。总书记旋即回信,向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西安交大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在随后的2018年新年贺词中,总书记再次为西安交大西迁老教授点赞。

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了14位西迁老教授。他谈起教授们两年前给他的一封来信,“看了你们的信我非常感动,产生了强烈共鸣。”习近平说,“从黄浦江畔搬到渭水之滨,你们打起背包就出发,舍小家顾大家。交大西迁对整个国家和民族来讲、对西部发展战略布局来讲,意义都十分重大。”他勉励广大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扬“西迁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把“西迁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何炎平表示,我们的成果去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习近平总书记向谭家华教授颁发了科技奖励证书,让交大人感到自豪。我求学于交大、工作于交大,深受“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校训熏陶,至今仍然时常得到交大老教授们的殷殷教诲,在当前的历史机遇下,我将秉承“爱国主义,听党指挥跟党走,将自己的命运深深融入民族发展的伟大历史进程”的交大赤诚传统,尽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竭力攻坚克难,勇于创新,开发新的科技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新贡献,践行我们交大人的责任与担当,我深信这也是我们全体交大人的共同心声。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副主委、交大主委,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刘成良表示,伟大的西迁精神影响鼓励着一代一代的交大人。西迁精神所反映出的是交通大学老一代教师克服重重困难,牺牲个人利益,响应国家号召,用实际行动践行的强大爱国主义精神。老一代交大人是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楷模,交大人深深懂得,西部振兴乃中国之兴,高等教育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建设者是是党中央的英明决策,交大人思想境界崇高,国家民族利益至上,给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励,也为全国的知识分子做出了榜样。习近平总书记到西安交大考察,是对交大爱国主义精神的肯定,也是对交大人的鼓励,我们一定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党委书记周培表示,艰苦奋斗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优秀品格,也是我们党不断取得新胜利的成功法宝。交通大学听党指挥,从黄浦江畔到渭河之滨逆流而上的奋斗史,生动地记录了我们党一部教育发展、人才发展与祖国需要紧密融合的创业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强国之根,也是文化自信之核,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基。长计远虑,农业为源,为农教育,更需要将农业科学精神转化为农业生产力,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提供稳定的支撑保障。我们必须时刻与党中央保持步调一致,同向而行,继承和发扬我们党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在新的历史机遇下,我们要记牢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敢于迎难而上,逆流磨砺,在新时代继续诠释西迁精神的新涵义、新特征与新任务,不断创造交大人新的辉煌。

无党派人士、闵行区知联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常务副院长、挂职兰州理工大学副校长胡洁表示,交大人展现出的“西迁精神”,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去年,我受教育部委派,挂职兰州理工大学副校长,我深深感受到西部教育振兴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一年来,我积极推进东部高校人才培养优势对西部高校的辐射,积极推进兰州理工大学2021版本科培养计划修订工作,面向未来、面向新经济,科学制定面向西部高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我积极创建敦煌设计形态学研究院,打造敦煌系列课程,培养西部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信,激发了学生的文化创造活力;我也精心打造和主持了上海交通大学本科课程《敦煌文化》,推动西部文化在东部的传播。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大力弘扬“西迁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西部培养创新型人才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副主任欧七斤表示,交大西迁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1955年,根据全国工业布局、西部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党中央决定把新中国最好大学之一的交通大学内迁西安。在交大西迁过程中,全体交大师生员工胸怀大局,爱国为民,舍小家为大家,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毅然服从党和国家的决策与调配,义无反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决心把现代科学技术传播到祖国的每一寸山川大地。尤其是时任交大党委书记、校长彭康同志高瞻远瞩,胸怀大局,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战略决策,服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把人民利益置于一切工作的首位,毅然担当起了领导交大迁往西安以及随之而来的学校分设两地和各自独立建校等一系列艰巨的任务,带领交大师生历时4年,圆满完成了西迁工作。从此,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一个屹立祖国的西北,一个雄踞祖国的东南,他们是一对同根生的孪生子,共同为祖国建设和民族富强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人才。交大人在西迁过程中彰显出来的爱国奋斗、胸怀大局和无私奉献的品格铸就了西迁精神。

上海交通大学河湖环境技术开发中心主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席教授孔海南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扬“西迁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把“西迁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15年前,交大洱海研究团队接受了国家水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的任务,团队师生一起到了云南大理洱海流域,在这里坚持了15年左右的科研工作,现在成立了"上海交大大理洱海研究院",在当前防控疫情阶段,我们团队的师生们也一直坚守在洱海边,每周监测船出海一次,收集洱海水生态及水质数据资料,为国家的“生态环保攻坚战役”作出我们交大人的新贡献。

上海交大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杨立表示,“西迁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65年前,交大人听党指挥跟党走,从黄浦江畔来到渭水之滨,用热血和奉献在中国西部成就了一所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高水平大学。今天,在构建和谐社会与创新型国家的征程中,我们在面临新的发展与机遇的同时,也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困难。此时此刻,我们更要继承和发扬“西迁精神”,在强大富裕后,仍然不忘初心、艰苦奋斗。坚持立德树人的使命,坚守教书育人的主业,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科学精神,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积极投身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新体系的探索,为实现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而不懈努力。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乔中东表示,1956年交通大学的师生响应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怀揣着向科学进军的理想,义无反顾地从黄浦江畔奔赴渭河之滨,在那一片荒无人烟的地方又建起了一所新的交通大学,为我们国家的西部开发和教育兴国贡献了自己的一切。这体现了老一辈交大人的家国情怀,反映了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无私的奉献精神,更呈现了交大人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精神风貌。交大西迁之后,留在上海的同事们承担起了重建上海交大的重任,忘我工作,努力奉献。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秉承着敢为人先的交大传统,迅速恢复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办学规模,形成了一东一西两个交大交相辉映的壮观场面。我们作为交大人,以交大为荣。选择了交大就选择了责任。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老一辈交大人爱国爱校、舍小家为大家的光荣传统,不忘教书育人的初心,牢记建设祖国的使命,时刻听党的话,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培养出更多的学术大师、治国英才、业界领袖和文化精英,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工作。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陈杰教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2月底重要批示和2018年新年致辞中对交大西迁精神给予非常高的肯定。西迁交大人这种胸怀大局的敢于担当精神,直接来源于交大自立校就根深蒂固养成在每一位交大人内心的强烈报国情怀。众所周知,交通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中创办最早的高校之一,其肇始于清末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在民族危难之际于1896年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公学。“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这是交大创始人盛宣怀在办校一开始就定下的办学宗旨。一百二十多年来,十几代交大教师牢记“储才兴邦”的初心、数以十万计的交大学子铭记“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既在民族濒临存亡的严峻历史关头不惧牺牲、勇于献身,也在国家走向强盛的关键创业时候艰苦奋斗、前赴后继地做出杰出贡献。如西迁精神所体现出来的,满怀报国情怀的交大人,鲜明的特点就是能做到随时听候祖国召唤,服从国家需要的大局,在祖国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坚持以奋斗精神来开拓创业,以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荣,不怕挫折,不畏艰难,不计个人得失,无怨无悔。这种交大在以创校时候就留下来的以开拓奋斗来报国的基因和赤诚爱国情怀,经过以西迁精神为代表一代代的历史传承,将越来越深地融入在每位未来的交大人身上。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万忆表示,我们现在讲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归根结底必须建立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比如理论自信,这个“理论”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使之“中国化”,也就是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还必须使之“大众化”,也就是与中国的社会实际相结合。再比如制度自信,所谓“制度”,通俗地说就是“做法”,也就是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方法。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在处理国家、社会和民生问题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整套做法,这些做法蕴含的中国文化的精髓,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和沿用——我们现在人事工作强调的“选贤与能”,就和我们中国古代的察举制度、科举制度一脉相承。制度的传承与文化的血脉紧密相连,让历史照亮现实,会使我们内心充满真正的自信。有了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是不言而喻的事。坚持文化自信在当下的“防疫复工、复产和复学”工作中还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那就是:不要受西方什么“群体免疫”“经济优先”等理论做法的影响,坚持从中国的文化传统、社会实际和民众需求出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工作,我们就一定能取得“抗疫斗争”最终胜利。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黄庆桥认为,西迁精神是中国知识分子家国情怀的深刻体现,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深刻而生动的鲜活教材。受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影响,中国知识分子自古都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家国情怀,始终秉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人生信念,只要国家有需要,甘愿牺牲自我。而近代以来,我国受压迫和奴役的历史,又让中国知识分子深刻怀有科学救国、教育强国的强烈抱负和崇高使命感。交大人西迁,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精神的传承与弘扬。这是中华文化绵延至今、中华民族崛起根本之所在。西迁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逆境中奋斗崛起的象征,因此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1950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面临的国际环境十分恶劣。交大人听党的话,打起背包西迁,实际上反映了在那个困难年代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畏困难、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建设新中国的必胜信念和坚定决心。当前,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此之时,更加需要发扬西迁精神,特别是在面对巨大风险挑战面前勇往向前的乐观精神、不怕困难的实干精神、善于化解危机的科学精神。这是交大人西迁精神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上海交大致远学院党委副书记吴晓玲表示,交通大学成立于十九世纪末,甲午战败,民族危难的关键时刻,秉承着“实业救国”的办学初衷,一代代交大人为国家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贡献着智慧与力量,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生命,124年来始终将学校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正如校党委书记杨振斌所说“交大就是一所把家国情怀融入血液的大学”。作为一个交大人,我感到无比的自豪,选择的交大就是选择的责任,唯有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刻苦钻研,勤奋工作,将自己的绵薄之力融入到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伟大事业中。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我更要用自己的智慧与力量来引导更多的交大学子积极投身国家的创新发展实践,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发展竞争力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不断增加知识积累,不断强化创新意识,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攀登创新高峰,让新一代交大人成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

上海交大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郑浩表示,交大西迁,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交大前辈自己的青春与汗水谱写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用自己的智慧与信念唱响了扎根西部建设祖国的繁盛之歌。交大西迁,也是一座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丰碑。“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老交大精神为十三朝古都注入了全新的学术与教育活力,而“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则在黄浦江畔记述了新交大人的创业复兴。从此为新中国也为世界塑造了两所一流大学。在此次新冠病毒疫情面前,两所交大的交大人没有退缩和迟疑,近900名医护人员挺身而出、担当奉献。勇敢出征抗疫一线,共同谱写了践行医护使命,守护人民健康的壮丽篇章。是“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价值追求的最好诠释。我们学习传承西迁精神,就是对交通大学办学初心和使命的坚守,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继续守望相助,互学互鉴,在共和国的历史新篇上续写百廿交大的华章。

上海交通大学三亚崖州湾深海科技研究院副院长鲁佳宝表示,作为一名交大人,深受鼓舞,倍感自豪。“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的国家战略,在海南三亚崖州湾,在祖国的最南端,上海交大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建设深海科技研究院,规划南海海上试验场,面向南海开展深海领域科研攻关,力争早日产出深海科技方面的重要成果,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为提升国家海洋科技实力、加快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做出交大人应有的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福进表示,交大人近70年的奋斗史以及“西迁精神”包含如下几点:第一,西迁精神再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创业和创新的伟大精神。第二,西迁精神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们的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第三,西迁精神也同样体现了新中国教育事业砥砺前行、最终走向世界前列的艰苦历程,也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为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定信念和精神支撑。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动物科学系教师、F18级动科班班主任杨志彪表示,来交大工作十几年来,经常为当年交大西迁中广大师生表现出来的爱国奉献精神所震撼和感动。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当年中央一声号令,六千多师生没有任何怨言,不计名利,不讲条件,作别黄浦江,来到渭水畔,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将自己的命运深深融入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伟大历史进程,感天动地,可歌可泣!六十多年过去了,西安和上海两所交通大学同样,同样在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同样在迈向世界一流高校的征途上阔步前行。“西迁精神”将永远激励和鞭策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出更大的贡献。此正是:风云变幻耀星光,问道在南洋。悠悠百廿飞逝,何处是鸿庠。乘筚路,立图强,为家邦。思源致远,天地豪情,壮志新航。

上海交通大学学指委思政室主任叶定剑认为,60多年前交大人响应国家号召从上海迁往西安,这是交大124年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一个生动写照;一代代交大人把为国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内化到血液当中,国家需要是交大人的使命担当。西迁精神是全体交大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交大人始终听党话、跟党走的最好印证;新时代,我们既要带头学习好研究好西迁精神,也要向广大学子宣传好阐释好西迁精神,将西迁精神传承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案例与载体,教育引导学生理解把握西迁精神的本质内涵以及什么是新时代的西迁精神,进而推动更多的交大学子用具体行动践行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的铮铮誓言。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思政教师魏佳妮表示,奉献青春为家国,60多年前的交大先辈满腔热血投身西部建设,为祖国的发展奉献智慧与力量。交大人始终与国家同向同行、牢记责任使命,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交大师生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积极应对,在各条战线上挥洒汗水、贡献智慧。交大人始终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懈奋斗。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2016级博士生梁晴雪认为,对交大为国家培养的大批优秀人才和创造的众多重大科技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西迁是交通大学面向共和国未来的一次伟大长征。六十多年来,以“爱国、奋斗”为核心的“西迁精神”早已厚植于百年交大的血脉之中。时代在变,精神不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作为新交大人,我们也必将肩负新的时代使命。要培养崇高家国情怀、发扬使命担当精神,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奉献智慧和力量,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作出交大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18级硕士生林云鹏表示,2017年12月11日,总书记对西安交通大学15位西迁老教授来信作出重要指示,给了交大人莫大的鼓舞。去年,我有幸作为学生代表参加由光明日报社、陕西省委宣传部和西安交通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二届“爱国奋斗”精神研讨会。两年多来,在交大校园,西迁故事接续传唱,苦干实干蔚然成风。爱国奋斗,就是西迁精神在今天闪现的时代价值,它不仅是老一辈西迁人的躬耕实践,更应成为我们西迁新传人孜孜以求的光荣梦想。作为交大人,我们应在理论学习中坚定政治信仰、牢记初心使命,更应在知行合一中弘扬吃苦不言苦、知难不畏难的奋斗精神,将年华汇进时代旋律,把青春融入祖国山河。

上海交通大学学联主席团成员,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18级直博生臧奕茗表示,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64年前,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战略部署,老一辈交大人响应党的号召从黄浦江畔西迁到渭河之滨。时光易逝,精神长存。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并且正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我更加坚定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扬西迁精神在新时代、新起点、新机遇下的重要力量,将自己的所学与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思想相结合,不断强化爱国的责任与担当。一定不负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嘱托,时刻秉持无私奉献、服务国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磅礴青春力量!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2016级博士生甫祺娜依·尤力瓦斯表示,作为一名从小生长在祖国西部的维吾尔族女生,我深信“知识改变命运”,我也知道教育在偏远地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还记得当初选择读博是为了实现自己想当一名大学老师的梦想。不远的将来我也将面临择业,愿我能够拥有足够的能力去为家乡的高等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用自己的努力和成绩去报答祖国与上海交通大学的培育之恩,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上海交大-英国UCL联合培养博士生熊吴越表示,“西迁精神”是刻在交大人身上“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基因,更是中华民族爱国奉献、自强不息的文化内核。当我去年酷夏在巴基斯坦看到中国的工程师们,为“一带一路”国家的人民通电通路而挥洒汗水;当我今年春天在英国访学见证海外华人自发组织起来捐款捐物、同心抗“疫”;都让我愈发体会到,中华民族在艰难处更见伟大,也让我为自己作为中国人而自豪。

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2017级硕士生、2020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刘宏阳同学表示,2020年,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我们要打赢的这场脱贫攻坚战,在人类历史上是从没有过的壮举。尽管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们暂时带来了一些麻烦,但它并不能击溃我们的决心,放缓我们的步子。“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从尧舜禹时代的物阜民丰,到今天共和国的国泰民安,漫长的历史已经见证了中华儿女是如何一次次齐心协力,披荆斩棘,迎难而上。我们有决心,更有能力,握稳历史的接力棒,执行好我们这代人的历史角色。我们必将做到,上不愧于先辈,下不怍于来者。我们年轻人的使命和职责便在于,忠诚于党和国家,为人民的生活谋福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中国读书人始终坚守的理想信念。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利用好自己所学知识,将交大的“西迁精神”传承弘扬。我们坚信,国家和人民终将选择那些选择了国家和人民的人。

上海交通大学国情研习社成员,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2018级硕士生杨其润表示,交大西迁的历史是新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新中国能够从一穷二白发展到现如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靠的就是举国上下同心协力、万众一心,把自身命运和国家命运结合起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西迁精神作出重要指示,就是希望广大知识分子高扬爱国奋斗旗帜,以先进的思想文化引领社会。而作为西迁精神的传承者,我们交大人应认真回顾和学习交大西迁的历史,更坚定、清晰地肩负起自己的政治使命,在持续不断的艰苦奋斗中收获快乐,在筚路蓝缕的开拓进取中不辜负党和国家对个人的培养,让吃苦不言苦、知难不畏难奋斗精神成为个人内在的精神气质和自觉的价值追求。

上海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副主席、科学技术史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安烁羽表示,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回顾那段光辉历程,心中不禁感怀那一段段动人的西迁故事,为西迁师生们“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深深震撼。西迁精神代表了五十年代中期交大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黄土地,开拓奋进,为使交通大学成为屹立于祖国西部一颗璀璨明珠艰苦创业,不懈奋斗。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祖国各项事业发展蒸蒸日上,但爱国主义情怀历久弥新,永不退色。在抗击新冠肺炎来到最关键最吃劲的阶段,四万多名医护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夜以继日地救治患者,用实际行动展现忠诚底色。作为一名交大学子,我也积极投身战“疫”,通过在线云辅导湖北学生,肩负起自身的责任与担当。新时代我们应该要有新气象,要求新作为,将自身命运融入到国家发展进程,将自我价值内化于集体价值中而充分体现,始终保持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真正践行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级外国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徐帆表示,感怀交大西迁历史,她深刻意识到“选择了交大,就是选择了责任”的使命与担当,正如60多年前,交大师生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从黄浦江畔到渭水之滨,6000多人壮志满怀,浩浩荡荡,毅然前行,为祖国培育人才,西部建设和全国经济发展矢志奋斗那样,无论走到哪里,交大人的爱国主义精神都将在岁月长河里熠熠生辉。疫情期间,她更深刻感受到爱国主义的硬核精神能够凝聚磅礴力量,中国人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仁心仁爱,全社会全民族守望相助,共战疫情的爱国情怀。凡此总总都激励着她作为一名“交大人”,定将秉承交大优秀的爱国主义传统,在新时代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高分子系大三本科生,退伍军人,上海交通大学2019年度学生年度人物马文斌表示,作为一名交大人,需时时刻刻谨记着交大人在中华民族的复兴道路上所肩负的使命责任,“选择了交大,就选择了责任”也是由一代代交大人用奋斗的青春印记篆刻中华大地上。当下更要踏实学习,术业专攻,以科技的力量,持续发挥西迁精神,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这也正是新一代青年人的追求和方向。现在也正是中华民族历史机遇的汇聚期,我们新一代青年学子应将更加从容自信地走向世界,带着我们的文化自信,在苦难中成长,在困苦中昂扬奋起,敢于成为国家蓝图布局中一颗螺丝钉,也敢于成为肩负起时代责任的新青年。扎根西部,扎根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也一直是交大人努力的方向,65年前交大人听党话跟党走,西迁支援内陆,65年后,作为新一代交大人我也将继续学习西迁精神,把握机遇,踏实作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用奋斗的青春写好新时代的交大故事。


供稿单位 新闻中心

转载自上海交大新闻学术网 原文链接

2010-2021 上海交通大学纪检监察机构 版权所有 沪交ICP备2010818